中國歷朝代視頻講解是一個收集分享中國歷朝代講解視頻內容的網站,對歷史感興趣或者想要了解某段歷史的的同學可以看看。
中國歷朝代視頻講解官網網址:https://www.historyline.online/
-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君主,是“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稱其為古國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
- 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個中原部族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的政治形態是由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聯合組成,其主體部族稱為夏人。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于子啟,改變原始部落的禪讓制,由天下為公轉變為家天下,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
- 商(前16世紀以前-前11世紀,其后續政權宋延續至前4世紀),又稱大邑商、殷,是由商人建立的國家,是中國歷史上有當時文字記載遺留至今的最早朝代,標志著中國歷史自商朝進入信史時期。
-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王朝,也是最后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可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簡稱春秋, 是東周的前半段時期。周室在平王東遷后實力大減, 沒有足夠的威望號令諸侯,因而形成春秋初期之局面。
-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戰國承春秋時代的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后世傳誦。
- 秦朝(前221年9月10日—前207年11月17日),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帝國。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
- 楚漢戰爭,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時間一般認定為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秦朝滅亡之后開始,一直到項羽于烏江邊自刎結束。楚漢戰爭結束了秦末民變之后短暫的分裂局面,是繼秦滅六國之后的又一次中國統一戰爭。
-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是漢朝的一部分,與東漢合稱兩漢。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建立政權,后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后,前202年最終統一天下,在定陶縣 (今屬山東省)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漢”。西漢是中華文化的高峰,通過絲綢之路和各國往來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西漢定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寢遍布關中,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顯示出“漢并天下”的時代風貌。漢朝后華夏族出現了新的自稱“漢族”。
- 新朝(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兩漢之間的短暫朝代,為西漢權臣王莽政變所建立,僅一代皇帝,建都常安(即原長安,今西安)。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
- 更始政權(23年3月11日-25年),是中國歷史介于兩漢之際的短暫政權,由當時以推翻王莽新朝為目標的各派勢力組成的政治軍事聯盟,僅劉玄一代,僅建立了3年時間。
- 東漢(25年-220年)是漢朝的后半部分,與西漢合稱兩漢。東漢首位皇帝是漢光武帝劉秀,末代皇帝則是漢獻帝劉協。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雒陽,故而得名。同時東漢又稱后漢和中漢。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并立的時期(237年-238年為四個國家并立時期),也是魏晉南北朝和六朝的開端時期。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后世常常追思當時風云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 西晉(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中國歷史上繼三國時期曹魏之后的王朝,與后來的東晉合稱晉朝。西晉是中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實現短暫統一的王朝,也被批評是“最弱、最亂的大一統皇朝”。由于魏晉以來世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地位遠超帝王(如司馬氏篡奪曹魏王朝),長期以來都令中國處于分裂局面。
- 東晉(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北方游牧民族發動戰爭,晉懷帝與晉愍帝先后被俘殺,瑯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同時北方有多個游牧民族建立政權并連年征戰,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
- 南北朝(420年—589年)[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劉宋代晉起[注 3]至589年隋滅陳[注 4]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長時間對立,所以稱南北朝。
- 隋朝(581年3月4日-619年5月23日)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后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對于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并與漢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在中國歷史上比較開放的朝代。
- 唐朝(618年6月18日—690年10月16日、705年3月3日—907年5月12日)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國祚289年,歷21位皇帝(不包含武則天)。
- 五代十國(狹義907年-960年,廣義902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該時期由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大部分漢地為止。五代十國實質上是晚唐政治與藩鎮割據的延續。
-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中國古代王朝,是宋朝的其中一個時期,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建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為中國最后一個在中原地區建立的王朝。
-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的其中一個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因長年以南方城市臨安(今浙江杭州)等地為都城,史稱南宋,以別于北宋。紹興和議后,大部分時間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
- 元朝(1271年12月18日-1368年9月14日,漢語國號全稱為大元,蒙古語國號為大元大蒙古國,又稱蒙元,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王朝。
-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正式國號為大明,是中國歷史上繼元之后的大一統王朝,也是最后一個由漢族統治的古代王朝,歷經12世、16位皇帝,國祚277年。
- 清朝(1636年5月1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號為大清。是中國歷史上由滿族建立的大一統朝代,亦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帝制王朝,皇族為起源于明代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清朝共經歷11位皇帝,另有4位建州女真領袖及1位后金國大汗被追贈為大清皇帝,國祚276年。
- “中華民國”一稱最早是由孫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所提出。1912年1月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宣布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使用“中華民國”作為國號。
相關導航
暫無評論...